彩神彩票交流群|彩神彩票手机版
彩神彩票下载2023-01-31 16:05

“乙类乙管”后多国欢迎中国游客 ,入境这些国家需注意******

  根据《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 ,1月8日起,中国正式取消入境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 ,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 。

  “乙类乙管”正式实施以来 ,出入境人员数量有何变化?哪些国家对中国出发人员采取入境限制措施 ?

  1月8日起 ,这些来华政策实施

  1月8日起,中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根据规定:

  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 ,结果阴性者可来华,无需向我驻外使领馆申请健康码,将结果填入海关健康申明卡 。如呈阳性,相关人员应在转阴后再来华 。

  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 。

  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 。

  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各航司继续做好机上防疫,乘客乘机时须佩戴口罩 。

  进一步优化复工复产 、商务、留学、探亲、团聚等外籍人士来华安排 ,提供相应签证便利。

  ━━━━━

  “乙类乙管”正式实施后

  出入境人员数量有何变化?

  1月13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介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对优化中外人员往来作出了安排,国家移民管理局也对此研究制定了优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从1月8日实施以来监测情况看,出入境人员数量呈稳步增长、有序恢复态势 :

  1月8日至12日,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日均检查出入境人员49万人次 ,较“乙类乙管”政策措施实施前上升48.9% , 是2019年同期 的26.2% 。

  海港 、陆路、空港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分别为2.1万、42.4万、4.5万,较实施前各上升13% 、53.3% 、33.2% ,为2019年同期 的36.4%、30.1% 、11% 。空港口岸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客流最多 ,日均1.1万人次,陆路口岸深圳福田增幅最大,日均2.1万人次。

  日均入境25万人次,较实施前上升54.7%,日均出境24万人次,较实施前上升43.3% 。

  刘海涛介绍,1月8日以来,内地居民申办出入境证件人数共135.1万,较政策实施前增长129.4%。其中普通护照申请35.3万人 ,较政策实施前增长89.8%;往来港澳台证件签注申请99.8万人 ,较政策实施前增长147.6% 。

  ━━━━━

  多国出台欢迎中国游客的举措

  在1月11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 ,中方发布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和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之后,许多国家表示热烈欢迎中国游客到访,不会对来自中国 的旅客采取入境限制措施 。汪文斌指出,友善自然会让中国游客感受到温暖和欢乐、宾至如归,成为他们选择出境旅游目的地 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方也会为游客前往这些国家旅游提供更多便利,增加中国往返上述国家 的直航航班数量。我们也会提醒他们,做好行前自我健康管理和监测 ,确保健康出行 ,平安出行。

  泰国副总理等一众官员到机场迎接中国游客 的新闻 ,近日备受舆论关注 。当地时间1月9日 ,泰国卫生部 、旅游与体育部、交通部联合在素万那普国际机场举行仪式,欢迎中国出入境政策调整后首个赴泰航班的旅客。该航班来自厦门 ,共搭载269名中国乘客。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长阿努廷、旅游与体育部长皮帕、交通部长萨沙扬亲自到飞机廊桥出口处迎接中国旅客 ,并为他们献上鲜花和纪念品。

  印度尼西亚旅游和创意经济部长桑迪亚加·乌诺隔空“喊话” ,印尼“已为中国游客准备好红毯”。当地旅游业协会和从业者也热情期待着中国朋友的到来。

  马尔代夫外交部官方网站和推特发表声明 ,欢迎中国调整出入境措施 ,热切期盼中国游客尽早来马旅游。

  柬埔寨首相洪森提出希望今年接待200万人次 的中国游客 ,洪森强调,柬埔寨不会对华采取入境防疫限制措施 ,欢迎中国游客来柬旅游 。

  南非卫生部长日前表示 ,没有必要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国家施加旅行限制 。南非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欢迎中国民众赴南非旅游。

  ━━━━━

  部分国家或地区对中国出发人员采取入境限制措施

  近期一些国家对中国采取了一些入境限制措施,1月13日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 ,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表示,近期,部分国家对我国入境旅客采取了防疫管理出入境限制措施 ,包括要求提供行前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阳性人员实行入境后集中隔离、限制入境等。我们提醒广大出入境人员,提前了解相关国家入境政策 ,合理选择安排出行国别、时间 ,防止造成出行不便,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1月10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发布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和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之后 ,多国表态予以欢迎,但也有少数国家宣布对来自中国的旅客采取入境限制措施 。对此中方以最大诚意,本着实事求 是的态度,与有关国家进行了充分沟通 ,详细介绍中方优化调整防疫措施 的科学性 、合理性和中国当前 的国内疫情形势。但令人遗憾 的 是 ,少数国家罔顾科学事实和本国疫情实际,仍执意针对中国采取歧视性入境限制措施 ,对此中方坚决反对,并采取对等措施。

  针对近期少数国家对中国公民实施歧视性入境限制措施,国家移民管理机构自1月11日起,对韩国、日本公民暂停签发口岸签证,暂停韩国、日本公民来华实行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彩神彩票交流群

跨文化视域下国际传播语境初探******

  毕永光

  【提要】叙事语境是对外话语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国际传播的跨文化属性 ,要求我们必须突破不同文化间的语境藩篱,从语言、图像符号的信息本质入手,以“平实 的陈述,生动 的表达”构建叙事语境 ,减少“中国声音”跨文化传递的失真率,提高“中国故事”的易读性和亲和力 ,为对外传播在域外“入脑赢心”创造条件。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叙事语境 传播艺术

  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对外传播产品 的供给不断丰富 ,网络、通信等技术保障日益完善,对外传播渠道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 ,与海外媒体开展内容采集、制作、播发等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

  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要加强国际传播 的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传播的规律,构建对外话语体系 ,提高传播艺术 。”硬件和渠道建设之外 ,国际传播软件建设不可或缺,更 是难点所在。“软件” 是传播内容,更 是支撑内容 的话语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 ,叙事语境是关键一环。通过文字、图片 、声音、视频媒介制作的任何单一和多媒介传播产品都存在叙事语境 ,检验国际传播叙事语境成效 的标准 是跨文化的“穿透力” ,即对域外受众“入脑赢心”的能力。

  一、跨文化传播需要跨越语境鸿沟

  跨文化传播是不同文化系统之间 的成员所进行的信息交流行为与传播过程。[1] 跨文化传播 的障碍在于 ,当一个信息离开它被编码的文化,进入另一种文化并被解码时 ,可能被误读 ,甚至反向解读 。

  (一)中国对外传播的语境障碍

  面对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 ,国外传播理论界通常把世界六大宗教作为文化板块区隔的重要参照,以基督教(包含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教) 、犹太教 、伊斯兰教 、印度教、佛教和儒教(儒家思想)为底色描绘世界文化版图 的框架。[2] 当然 ,这种划分 是粗线条的,相同区域性宗教与各国本土宗教信仰、历史文化 、地理环境等相结合,又生发出文化的复杂性差异,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 、日本 、韩国、越南等国家之间的传播具有显而易见的跨文化传播属性 。

  当前,对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 的文化传播 是中国开展国际传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东西方价值观差异造成的“语境鸿沟” 是必须面对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的差异 。东方文化崇尚集体主义,而个人主义 是西方文化 的底层价值观,这种差异在东西方国家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的不同社会实践中表露得很充分。二是“权力距离”的差异 。荷兰传播学者霍夫斯泰德提出,在一个特定文化范畴中社会成员与权力之间的距离是重要的价值观维度 。东方社会被认为是“高权力距离社会”,即认同权力 是社会 的一部分,社会组织往往显示出集权性 ,而西方社会则相反。三 是“高语境与低语境”的差异。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发现,东方社会 的高语境文化更加依赖含蓄、间接 的表达及非语言交流,而西方社会则 是低语境文化 ,喜欢开门见山 、直接 的语言表达 。

  中国开展对外传播除需克服价值观差异带来 的障碍 ,还需面对西方对东方历史形成 的偏见与歧视,以及美国为首 的西方阵营对当代中国崛起的刻意抹黑与打压 ,令跨文化传播难度进一步增大 。

  (二)寻求语境最大公约数和共情点

  当前,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是当务之急,这就需要深入研究跨文化传播 的理论与实践,在“融通中外”上下功夫。文化之间 的鸿沟客观存在,难以填平,但在其上搭建一座“便桥” ,保障传播信息的跨文化抵达 是可以做到的 ,这就需要寻求语境最大公约数和共情点 。

  语境最大公约数和共情点有两个层面 。一 是叙事层面 。中国 的对外传播要向低语境文化“降维” ,回归语言及图像等符号传递信息的基本功能 ,删繁就简 ,在叙事方式及背景关联上力求简洁明了 ,化解不同文化背景受众 的解读障碍。简洁明了并不意味着枯燥乏味,还需要生动活泼的表达,增加亲和力。当年 ,周恩来总理向国外受众介绍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时 ,把它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 是经典 的跨文化传播案例 。二是价值观层面。“寻找共同点”始终 是跨文化传播的密钥 。我们 的国际传播产品在宏观上需将中国特色文化融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 、民主、自由 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中,中观上需体现法治 、低碳环保、人道主义等普遍认同 的理念 ,微观上则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弘扬人类情感的暖色与人性的光辉 。这样的语境才易于在其他文化背景 的受众中引发共鸣 。

  在国际传播中,语言翻译固然重要 ,但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不是决定性 的 。一方面,只有符合跨文化传播规律文本 的翻译才会有理想的传播效果 ;另一方面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机器翻译不断成熟 的背景下 ,一个好的中文文本同样具备国际传播的多种可能性。

  二、当前对外传播的语境落差

  对外传播场景包括媒体对外报道 ,展会 、论坛 、招商等场合及网站 、新媒体上的对外宣介 ,与外国机构 、企业及国际组织的沟通交流,在海外媒体上的形象展示等。我们很重视对外传播,但实操中往往受制于长期身处其中的文化语境 ,跨文化传播创新思考 、实践经验尚有不足,对外传播产品在叙事语境上还存在一些局限 ,影响国际传播实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调子过高

  在国内传播环境中 ,内宣体 、文件体 、企宣体、网络体等语境范式,如果不用跨文化传播思维加以“再编码” ,有意识地进行受众场景转换 ,形成全新的对外语境 ,很容易造成在国际传播中调门过高 、“用力过猛”。主要表现为照搬政治话语 、宏观铺陈、自我夸大、结论先行等 ,这就等于在外国受众面前立了一堵墙,很难达到传播效果。

  (二)意图外露

  当下中国开展国际传播,就是为影响广大对中国不了解甚至有误解和负面看法的国外受众,转变他们的看法 ,扩大中国的“国际朋友圈” ,服务于海外统一战线工作,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劝服”属性 。但 是 ,在叙事中直陈我们 的“劝服性意图” ,或把官方政策取向直接移植到对外语境中无疑 是不明智的 。传播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对“隐秘动机”始终 是敏感的 。如果受众感到传播方有明显 的说服意图,很可能会觉得对方有所图谋 ,从而不肯相信相关信息 。[3]

  (三)用语不够平实 、清晰

  语言符号有约定性 、抽象性、多义性 ,使用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准确传递信息并非易事。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但在对外传播语境中 ,要把便于海外受众准确接受放在第一位,不应迷恋于华丽的词汇 、恢弘的排比、复杂的句式。堆砌辞藻貌似高大上,却损害了语言表意 的基本功能。因此 ,对外叙事提倡“白描式”陈述,少用或不用形容词 、副词 ,避免使用令海外受众费解 的政治术语 、“热词”、简称,如“弯道超车”“政策洼地”“热土”“海丝”等。另外 ,网络体有生动的一面 ,但网络空间文化区隔性较大,网络词汇 是深厚 的本土社会文化土壤的产物,通用性不强,并不适用于跨文化传播 。对外叙事使用网络词汇、“热梗”,难免遭遇“尬聊”。

  (四)缺乏好故事

  近年来,我们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对外传播产品中故事不少,但好故事 、能在不同文化背景受众中引发共鸣的故事还 是不多 。讲故事关键要见人 、见事、见细节 、见情感 ,要能打动人,避免套路化 的叙事 。故事 的形态是多样 的,有宏大 的故事,也有普通人的故事 ;文字可以讲故事 ,图片 、视频也可以讲故事;可以是完整 的故事,也可以是嵌入式 的小故事 ,一句话 、一张图 、一个短视频都可以承载一个精彩 的故事 。比如北京冬奥会的点火仪式 ,“燕山雪花大如席” 的小故事就把低碳环保理念与中华文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

  以上说的主要是“术”的不足,这些问题 的解决关键在“道” ,即在价值观层面更好地“融通中外”,寻找对外传播语境最大公约数。

  对外传播首要目标 是信息抵达,最佳也是最难达到 的效果是实现共情,既让海外受众“心有戚戚然” 。要达致共情 ,必须有“移情” 的能力 ,即认识和理解他人看法和感受 ,并以令人容易接受的方式传递这种理解的能力 。[4] 要具有这种能力,就要求传播者虚心了解传播对象国和地区 的历史 、文化,了解当地受众 的认知习惯 ,做到知己知彼 ,因地施策 ,分众传播 。

  三 、构建国际传播语境应着眼于提高跨文化亲和力

  (一)倡导“平实 的陈述,生动的表达”

  中国新闻社在长期从事对外传播实践中形成了“中新风格”,在叙事语境营造上主张增加人情味 ,摒弃宣传味 ,采用民间视角和海外受众习惯的语言,努力做到“长话短说、官话民说、硬话软说 、空话不说” 。[5] 近年来 ,中新社进一步提出“中话西说”,探索用融通中外 的理念开拓跨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并开辟了以“理性对话 ,文明互鉴”为主旨 的学理性专栏《东西问》 。

  构建国际传播语境应以“平实的陈述,生动 的表达”为基本导向。平实 的陈述便于理解 ,生动的表达易于接受 ,这是提高传播产品跨文化亲和力 的内在要求。

  “平实的陈述”中的“平实”是指用平实的态度 、平实的语言讲述事实,语汇的指代应该是具体的、清晰 的而非抽象的、模糊的 ,在叙事中降低中国高语境文化中表意“虚”的部分;“陈述”就 是有条理地说出 ,区别于抒情 ,更不 是煽情。由于文化背景 的差异,在对外传播中期待用内宣方式煽情 、制造“泪点”是不现实的。

  在传播实践中 ,对内容的生动表达往往易于被受众接受且不易被遗忘 。“生动 的表达”体现在标题制作、语言组织、叙事架构等方面,以小见大 、细节 、现场感 、生活气息 、人情味等都可以成为生动表达 的载体 。

  “生动的表达”还应该 是简短的。简短是传播内容的浓缩状态,有助提高对外传播效率 ;另一方面,在当今信息爆炸、碎片化阅读为主 的时代,简短的内容更容易被不同文化背景 的受众接纳 。因此 ,在国际传播中应用语言符号时应提倡短文、短句 、短段落,力戒穿靴戴帽、拖泥带水。当然 ,简短 的内涵是注重对传播内容的提炼,并非简单的篇幅长短问题 。

  (二)重视摄影和视听作品在国际传播中 的“破圈”效应

  视听作品包括影视、音像 、视频等形式。摄影和视听作品对语言依赖较小,更适合在不同文化圈之间传播。加之国际传播有“浅传播”的特征 ,即让外国普通受众对中国有一个大致的 、表象的正面印象就达到了有效传播 的目的,这也让摄影和视听作品有了发挥 的广阔空间 。

  “平实的陈述,生动 的表达”同样适用于视觉和听觉作品。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为例 ,对外国观众而言 ,他们通过屏幕看到 的就是一个带有丰富中国元素的视听作品。在举世瞩目的时间节点 ,开幕式展示了当代中国人 的开放、自信 ,中华文化 的简约 、大气、唯美 、灵动 ,自然成为以一当百 的中国形象宣传片。

  李子柒则是民间对外传播 的典型案例。她拍摄的展示田园生活的视频作品将中国节气 、节日、民俗等文化融入衣食住行之中 ,以精致质朴 的画面见长 ,没有配音,更没有英文字幕,但这并不妨碍她在海外社交平台拥有上千万粉丝 。

  视觉形象塑造也 是敌视中国的西方势力攻击 、抹黑中国的“武器” 。充满歧视意味 的中国男子“傅满洲”形象及近些年频现的“眯眯眼”中国女性形象就 是通过视听产品及平面广告等方式传播 的 ,BBC 在报道中国的图片及视频上加“阴间滤镜” 的操作更 是西方新闻史上的一个丑闻。与之相反,不久前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的中国摄影师罗冰 的反种族歧视作品《All in Love》 ,则给外国受众呈现了一个看待中国女性 的正向视野。

  发挥摄影和视听作品在国际传播中 的“奇兵”作用,需要把跨文化传播 的理念融入策划 、拍摄 、后期制作 、平台播发各个环节中,优化叙事语境,不断推出“中国视角,国际表达” 的制作精良、有感染力 的作品。完成这个目标既任重道远 ,又大有可为。

  四 、结语

  做好国际传播关键在人。要重视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加强外派 、交流 ,积累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从事传播工作 的经验 ;吸收海归人士 、外籍人士加入国际传播,厦门大学美籍教授潘维廉就为福建 的对外传播做了大量有益工作 ;在中国学习、工作、生活的外籍网红是中国开展国际传播需要涵养 的重要资源,应为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提供必要的便利 。在当前的“自媒体”时代 ,中国公众每天通过镜头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着中国的方方面面 ,也是国际传播的生力军。应鼓励公众探索国际传播 的有效路径和叙事语境,充分利用海外社交账号开展传播,让更多的“李子柒们”成为当代中国 的民间“形象代言人” 。

  (作者系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融媒体中心主任,文章刊于《东南传播》2022 年第 3 期)

  国际传播界·2022 年 第 7 期

  注释 :

  [1] 邱沛篁等 . 新闻传播百科全书 [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4](美)萨莫瓦等著,闵惠泉等译 . 跨文化传播(第六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71-89 ,314

  [3](美)洛厄里、(美)德弗勒著,刘海龙等译 .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第三版)[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07-108

  [5] 中国新闻社记者手册 [M]. 北京 :中国新闻社 ,2014.23-24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彩神彩票地图